一對夫妻共進晚餐,太太不專心吃飯,反而問先生:「你愛不愛我?」

先生看了她一眼,繼續用餐

太太火大了,再問一次:「你愛不愛我?」

先生終於回答:「愛。」

太太又問:「如何證明?」

先生摸摸口袋,掏出三十元

問太太:「妳有沒有十元?」

太太遞出十元

先生將四枚硬幣擺在桌上

太太追問:「你到底要不要證明啊?!」

先生說:「我已經證明了!」

四十擺在眼前

 

追問愛不愛,未免無聊,嘴巴說說便算數嗎?四十(事實)擺在眼前,無需多言,哈~癡人嘎眯,動不動就想太多,受喜怒哀樂牽制。老祖宗的千年智慧,就像四十擺在眼前。愚癡後人如你我,卻看不見,或看不清,抑或曾有緣得見,卻不懂得內化,遑論運用!

關於老子,嘎眯架上只有三民及南懷瑾講述等版本,也是因緣際會,近日借閱《原來老子這樣說》,另有一番心得。先前讀完且略有所感,本打算擠個札記防老年癡呆的眾多書籍,諸如:罪行、東霓、飢餓遊戲、言情小說數本、偷影子的人、唐草人偶、博士熱愛的算式、31歲又怎樣、查令十字路84… …全叫我暫時排開,讓《原來老子這樣說》插個隊。

坊間諸多版本注釋,略有出入,誰叫老子那麼惜字如今,莫怪後人圈注半天,莫衷一是。然而,各版本間釋義同異,並非嘎眯閒嗑牙的重點。年輕時讀老子,我只曉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又常罔顧注釋,自行歪解,張狂地拿來誤用、狡辯、批判。

前陣子因著許多瑣事,但覺自己像跳樑小丑般,外來個刺激,內在起個反應,心情十分不美好。二二八連假第一天,我和軒小子大眼瞪小眼,小子屢錯不改,沉不住氣的嘎眯未到中午,便忍不住開罵。待軒午睡,嘎眯翻讀此書,種種喧囂,靜了下來。

 

有的人說,人過中年,更適合讀老子。我覺得,過去執妄,聖人之道,難以入耳,經年反覆自省,方讀得進老子。萬一你愈老愈固執,即使七老八十了,只怕是讀不進心坎兒!及長仍不知修習,小心成為老不修啊!(抖)

當年我年幼無知,以為虛無、消極、不具建設性、不以為然的,如今深得我心。有一種目光,叫作縱觀全局,你將鏡頭拉遠,Zoom Out,隔著距離瀏覽世事,那不是冷漠無情,而是淡定自如。

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資質駑鈍如嘎眯者,亦可輕易通曉。原文是引,個人見地為輔,由近而遠,自個人以至家國宇宙人生,深入淺出地講述老子。即令排斥冷僻著作或畏懼古文者,亦能讀得順暢。古人智慧,絕非遙不可及。

 

偏巧那幾日,某人因細故失眠,難過+失意+氣憤+委曲,總之是鑽牛角尖。小嘎子打恭作揖:哎呀呀,瞧這前幾章,簡直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某人沒興趣讀,牛不喝水,嘎眯強按頭,就自顧自地唸出來。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是」,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老認為自己對,就不能彰顯出真實的情況… …我們常常說,要跳開自己的立場,才能夠客觀,事實上,再怎麼客觀,還是會有一定的立場或一定的觀點… …老子只是提醒我們,不要走得太極端了

美其名分享,實則掉書袋開導,只差頭上沒光環,我以他當下的情況,舉了簡單的例子,證明換個角度想,意見相左的人也沒什麼不對,事無對錯,往往是觀者受限於角度,又經常因為根深蒂固的執念,覺得自己的作法才是最好的,不放下成見,怎知別人的方式差勁。況且,將時間拉長,損益更迭,長遠來看,又當如何?

嘎眯又胡亂引用紀德舉過的例子,有的人只愛紅花,有的人偏愛綠葉,原本沒啥不好。可你只愛紅花,就難以領略綠葉的清新可貴,只愛綠葉,就不懂得欣賞紅花的嬌豔奪目。久而久之,目光不免偏執。只可惜,嘎眯只得皮毛,尚難窮究,如何理得清,說得巧。不料,某人聽進去了,還頗覺受用,看來,傅教授雖非葉教授,可這書來到嘎眯手上,也算功德無量啦~

 

無為,並不像我年少時所以為的遁世衰頽

↓好比這圖示↓,咱們用力太過,作 啥呢?!

 

又一日,換我娘想起故人,她一提起這話題,嘎眯亦覺傷感。我冷靜地對娘說,人家老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醒咱們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一切,不過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相對過程,妳原本不認識他,妳的生命中原本沒有他,老爸的存在 = 無→有→無,一朵花,一根草,包括我們任何人,都是如此。

我一出生就有這個爸爸在,他莫名其妙地在我十二歲時過世,我難過,無法接受,我憤世嫉俗,我只是不明白事物本質… …宇宙萬物的存在,雖然充滿變化,有生老病死,但最後是有根源的… …那麼,在相對價值面前,聖人怎麼辦?

坦白說,我講到最後,有點不知所云,講著講著,居然講去書中的 禍福相生 篇了,連軒都放下手中玩具,專注地聽我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老掉牙的故事。呵,雖然我講得散亂無章,老媽卻暫時釋懷,且平心靜氣不少。連我娘都能理解的文字,大家何愁難以理解!

 

瞧我寫成什麼了,若只當這書是心靈療癒,實在小覷

老子原著何止萬用,關乎經世治國的篇章,更不啻醍醐灌頂!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 …莊子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這裡的天機不是天機不可洩露,而是一種自然的領悟能力。如果嗜好和欲望太多,一個人再怎麼聰明,也很難覺悟。啊~原來如此,版主嗜好和欲望俱多,加上人不聰明,難怪動不動就陷入蒙眛無知的結界。

嘎眯腦細胞短缺,易起煩惱,易受撩撥,易感困頓。咱們非比聖人,能自其廣沛智慧中,偶獲一二足矣!好歹嘎眯也當了三十多年的笨蛋了,不會只因為多讀一本書,就增長多少智慧,比較可能是,讀過之後沒幾天,便拋諸腦後,我這書也拗借到過期了,趕緊加減記,改日補買全套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OMG~嘎眯不知人就算了,還沒有自知之明

 

希言,自然

少說話,才合乎自己如此的狀態

嘎眯話也忒多了些,馬上閉嘴

 

記得這個就好

四十擺在眼前,道與自然,垂手可得

溫故,知新

重讀老子之必要

 

 

 

書名:原來老子這樣說

作者:傅佩榮

出版社:九歌

IBSN97895744474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