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口碑電影《我們的幸福時光》,由李娜英和姜東元主演,預告片如下:

 

 

電影原著訂於元月在台發行,作者孔枝泳,被譽為「韓國代表作家」、「韓國文學的自尊心」、「韓國文化之星」。前作《熔爐》引發修法效應,《我們的幸福時光》則是孔枝泳另一部排行榜冠軍書。為什麼要請大家先看電影呢?看過上面那段預告片之後,大概就不需要我介紹了。可惜狗改不了吃屎,嘎眯改不了話多,接著還是照例說一說,可怕的是,下文可能破梗,尚未閱讀者慎入,看完影片就可以閃了,掰掰,不送… …

 

 

文維貞的後台很硬,家世背景令人稱羨,短暫闖蕩過演藝圈,旋即去法國玩幾年,回到國內便在家族安排下當起教授。看在外人眼裡,輕而易舉擁有別人所不能有的傢伙還三番兩次尋死的話,成千上萬的人都不如去死一死算了。

 

然而,外人如何看穿她憤世嫉俗的皮相下,一顆傷痕累累的心。15歲之前,她信教,乖巧,蒙受神恩,行為舉止無一不好,在那之後,她失去信任的對象,唾棄信仰,憎恨家人,再無被愛及愛人的能力,只剩下毀滅一切的決心。

 

雖然別人買不起的我都擁有過,雖然別人吃不起的我都吃過,

別人穿不起的我都穿過,但是媽媽你可知道,

我不記得有過幸福的感覺

 

她可以怨爹恨娘,卻無法拿姑姑出氣,莫尼卡姑姑是個家族怪胎,維貞的個性近似姑姑,惟獨有一點是她怎麼都不可能像姑姑的,因為,姑姑不知哪根筋不對,憤怒少女那麼多年,最後竟跑去當修女。幾年沒見,在維貞第三次自殺未果,種在病床上發呆時,修女姑姑提供她另類選擇,不是留在醫院和心理醫師問與答,就是去看守所坐一坐,聽聽死刑犯說些什麼火星話,兩害相權取其輕之下,維貞當然選擇去監獄找新鮮貨。

只是遲到三十分鐘,修女姑姑就氣到不行:「對你來說可以毫不在意扔到垃圾桶的三十分鐘,對他們來說,卻可能是在這世上的最後三十分鐘… …」只不過是和死刑犯會面,有沒有那麼誇張,維貞決定在心裡把這當作是上了年紀愛捉狂。古怪的是,姑姑之所以懇求維貞作陪,居然是為了讓死刑犯聽她唱國歌?

 

 

弟弟恩秀被父親灌下農藥後,就註定他們兄弟流離失所的命運,為了恩秀,允秀什麼都可以做,上天卻不讓瞎眼的恩秀活下去,他以為最壞不過如此,怎曉得命運的卑劣玩笑永無止盡,牢裡蹲沒什麼不好,起碼在牢裡還有一口飯吃,被判死刑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死了乾脆省得苟且活著恨世間。

老修女愛寫信,就讓她去寫信,這些披著教袍的傢伙,好話說盡,說什麼你不信上帝無妨,終歸是想要拐人信教,什麼信我者得永生,永生在生不如死的地獄,還不如徹底死絕。他一時無聊才在信上提到弟弟臨終之際最難忘的聲音,是一位女歌手唱的國歌,猴賽雷的老修女,竟有辦法憑地生出消失多年的女歌手… …

維貞自死刑犯允秀眼中,找到同類中人的信號,怎麼可能,她誰啊,她文維貞哎,就算再不濟,好歹是個教授,哪有可能搭上殺人不眨眼的萬惡罪魁頻率,這種人死一百遍還算便宜了他。跑到看守所作慈善的這種事,看到小孩被圍毆而報警的這種路見不平法,根本不是她的「文維貞風格」。

 

即使真的有神

神也是住在有錢人的那一個世界裡

不會來理我們這種人的

 

幸不幸福如何測量?什麼樣的人該死?窮人像是死不足惜的蟲子?富裕即美滿人生的代名詞?生不如死無貴賤之分?哪種人生才值得?何種人生不值得活?每週四早上十點鐘開始,微不足道的三小時,變成真心話時間,顛覆他們習以為常的認知。一個不想活的女教授,一個沒有明天的死刑犯,一個吃公家飯的李主任,發掘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少根筋的蠢蛋」,垃圾三小時,化為幸福時光。

曾經,他們最瞧不起偽善,卻願意卸下心防,加入偽善行列,至少,人們想要偽善的時候,肯作點什麼善意舉措,有總比沒有好,寧可偽君子,勝却真小人。諷刺的是,當你死不足惜的時候,死刑遲遲未執行,當你乖巧像個天使,想要活下去,卻沒有把握再見到明天的太陽。

 

 

淚水的河,悲傷的河,痛哭的河,

悲傷不同於財產,悲傷會公平地分配給所有人。

── 朴三中僧侶

藉由動人的故事,從受刑者、宗教家、被害人家屬、執法人員、不相干人等… …的交叉觀點,為死囚的生存權發聲,同時引述卡繆等名言雋語,援引其他國家的統計數字,使人反覆思量死刑存廢,再度令我佩服作者催化激情的功力,一旦孔枝泳想要討論什麼議題,沒有不沸沸揚揚的,她就是有辦法讓文字成為省思的酵素,她的故事永遠不乏渲染力。

批判不失力道,讀起來也唰唰唰地毫無滯礙,稍感可惜的是,太順利落入宗教式救贖,與神和解,同時掉進小姐與流氓的窠臼,一旦沾惹小情小愛,或許讓偏好情愛的看倌更入迷,卻讓我質疑維貞最後的動機真有如此大愛?

小奸詐的是,在情節設定中,允秀不是主犯,易誘發同情,主犯靠著良好關係運作,推允秀作主嫌,如果允秀不是遭污陷頂罪,而是罪大惡極姦殺十七歲少女的主犯,如果不是維貞喜歡這個人,假若這人姦殺的對象是摯親手足,甚至這個人就是當年性侵15歲維貞的堂哥,那麼,維貞還會認為執刑等於殺人,還會那般迫切的想要幫他爭取生存的權力嗎?總之,冤獄是一回事,受刑是另回事,若拿掉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我愛你」,對嘎眯個人來說,較有說服力。

至於,刑求是不是一種報復,我不想掉入文字遊戲,但我必需說,如果有人砍了嘎眯爹,而我為報父仇抄起傢伙去殺他個片甲不留,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受害人家屬直接反撲,叫作報復,非受害人的執法單位執刑,真有那麼不妥切不合理到該被稱為以暴制暴式的報復?在死刑存廢的議題上,天秤座的嘎眯是自私利己的牆頭草,假如死刑犯為我所愛,那麼很抱歉,麻煩幫個忙給條活路走。假如我愛的人是受害者,犯人是走在路上不由分說無差別殺人的,或是信口愛坐牢就可以像捏死螞蟻般作掉一條人命的傢伙,拜託,不要隨便放瘋狗出來咬人。

 

經常喊「快死了,快死了,痛不欲生啊」這種話也是在生活。

就像說「熱死了,熱死了」也是在生活,想死是生活。

而且想死是活著的人才能夠做的事,因此是生活的一部分。

現在的我不再說想死了,而是換成說想活,想好好活下去。

 

除了幸福,除了死刑,作者料理「寬恕」的處理方式更具餘韻,當被害人的母親要求見允秀一面,因為,她想要「寬恕」,歹勢,就連老修女都嚇到了,即使修女一天到晚愛世人,都難以想像易地而處,面對殺女兇手當真能原諒,更何況是一般人。個人很欣慰(?)看到這位母親終究難掩激動,忍不住問允秀錢拿走就好幹嘛殺人,她有心「寬恕」是一回事,全然釋懷則近似神話。

只要是勸人向善的宗教,自有可取之處,我有時想要問上天最初的教誨動機,教人寬恕,是否不忍見到當事者走不出陰霾,憎恨敵人是自我折磨,原諒對方同時放過自己,故而教人寬恕以期自我釋然。寬恕可以是善意是美德,卻不代表惡人真值得了恩慈,何況有形形色色的惡,情節有輕重,如何一言以蔽之,如果我是仲裁者,是,我勸被害人寬恕,但會叫加害人去吃屎,要是你只是亂丟垃圾的小小惡行我可以大方偽善原諒你,以上。

 

 

你是熱血的人,熱血的人更容易痛苦

但你不可以為此覺得羞赧。

 

個人懷疑過修女當年真不曉得發生在維貞身上的事嗎,如果Y,那為何... ... 如果N,那麼... ...嗯,算了,我又不小心哈啦出千字文,為了避免路人眼神死,暫且將我對維貞眾多家人的小小想法及未竟的OS封存在腦海中的嘎式私碎唸區,其餘的就此打住。總歸一句,作者的小說之所以能暢銷並非偶然,她帶動激昂情緒的文字魔力不容小覷,光是一段維貞從猜疑三嫂,轉而認同且明白自己才是傻瓜,便能引發版主共鳴舉手對號入座想要說這個我也有過。

另一段關於「行為的意義早在行為發生之前就已經產生了。譬如說,我想殺某人而拿刀刺向他,卻湊巧割斷了纏在他脖子上的繩索,反而救了他。但是呢,我原想割斷他脖子上的繩索,卻反倒刺到他的喉嚨… …」行為結果論使人看不清動機,擺在眼前的事實,和背後的真相,孰輕孰重?類似提問,或是像「十字架自古是個刑具」,「有錢人的貧困更可怕」,「打小孩的後果真的會不堪設想」及「有時不幸 v.s. 完全不幸」等瑣細,在在有意思,更何況是作者想要給力的焦點。

能使腦殘版主想那麼多,算很成功了。讓人在故事中變得思緒澎湃,撩撥人無盡思辨,這就是孔泳枝將麥克風直直遞到心底深處去質問的文字穿透力,更別提閱讀她的書,總免不了亂感動一把,故事之好看的。←將生死存續視為好看,版主自我掌嘴 ing

 

 

 

 

 

 

  

書名:我們的幸福時光

作者:孔枝泳 (《熔爐》作者)

譯者:邱敏瑤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9861738468

 

 

 

Ps. 自預告片看來,電影好像挺催淚的,不過,我可能會比較喜歡原著,電影竟將三個人的會面,變成兩個人的約會,李主任酸到哪兒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