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TakeLook2

  

有個眾所周知的小故事,關於一個自認為命不該絕的人向死神嗆聲,怪死神過早拘提人命,不提供暗示也太犯規。死神抗議:「有啊,我早就給過你三次暗示。」

 

「到了七九二五公尺以上的海拔,

恰當的熱誠和魯莽的登頂熱只有一線之隔。

因此聖母峰的斜坡布滿屍體。」

 

我們說人生無常,又說死生一瞬間,然而,在與死神正面搏擊之前,我們並未充分理解生死間距不過毫釐。

若試著為死神喉舌,我想,死神祂老人家針對聖母峰頂遇難的登山好漢們肯定不只提供三次暗示:

 一、出發前促請貴親友勸您三思,您卻無視「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之涵義

 二、到了昆布冰河下緣的羅布崎村,以屎尿橫流的地獄境地給了暗示

 三、昆布冰瀑重重險阻步步驚心,你們執意架設鋁梯,我給的暗示不夠多嗎!(拍)

 四、你們之中的許多人因高山症輾轉反側,苦不堪言,卻忽視內心的聲音

 五、當你們開始依賴桶裝氧氣,卻仍未搞懂一口氣不來就沒命,呼吸無礙才是生命的峰頂,你們忘了腳踩著赫赫有名的「死亡地帶」

由於重點提示過長,以下洋洋灑灑數十點略過不提。

 

問題是,人類不僅具備趨吉避兇的本能,同時擁有冒險犯難的鼓躁血脈,人們攀山越嶺的理由無數,聖母峰更像是超強磁鐵,被問及為何想爬聖母峰時,馬洛利曾譏諷答以:「因為聖母峰在那兒。」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哪來那麼多為什麼?!只不過,站在世界的屋脊,即令你訓練有素、配備精良、天時地利人和齊具… …,就算你是一等一的嚮導,都不見得握有倖免於難的金鑰。

  

一八六五年,也就是席克達的計算結果確認後九年,

華夫將十五號峰命名為艾佛勒斯峰,以推崇他的前任總測量官艾佛勒斯爵士(Sir George Everest)

其實住在山北的西藏人早就為山峰取了更動聽的名字「珠穆朗瑪峰」,也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住在山南的尼泊爾人則稱之為「薩伽瑪塔峰」,亦即「天空女神」 

可是華夫老實不客氣地忽略當地的叫法,此後西方人一直稱之為艾佛勒斯峰。

 

1996年春夏之交,理應人跡罕至的山谷湧入十三支登山隊,登山者、浪漫客、雪巴人與專業嚮導齊聚一堂,摩拳擦掌,亟欲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經驗豐富的嚮導為了避免堵塞,緊急召開會議與各方領隊協商搓湯圓,決定攻頂次序。不過,五月十日午夜仍有三十四人攻頂,包括兩支商業遠征隊,及第一支以台灣為名的登山隊。 (註:有興趣的人,不妨以「高銘和」或「高銘和、陳玉男」搜尋,便可得出爆量的搜尋結果及各方看法,某些圖書館或許還借得到《九死一生:高銘和聖母峰歷險記》,可惜我來不及從容拜讀或比對。)

澄澈無瑕的藍天下,高海拔症候的影響深遠,他們失去時間感,五分恍惚,十分遲緩,傲慢與謙遜均不復存在,在八千公尺左右的海拔,攻頂行進慢如蝸步尚不足以形容,更何況是塞在逼仄險難的攀岩通道,他們錯過預訂的折返時間,錯過遠方雲絮捎來一絲警訊,卻沒能錯過驟然來襲的暴風雪。

作者 Jon Krakauer 身為《戶外》的特派記者,參加全球首屈一指的紐西蘭嚮導霍爾的冒險顧問遠征隊,準備深入報導聖母峰日趨商業化的議題,不料卻遭遇聖母峰史上空前的山難。

  

「遠征事實上已變成幾近喀爾文主義的壯舉。 

苦多於樂,且比例之懸殊遠大於我爬過的任何高山。 

我很快就了解爬聖母峰基本上就是忍受痛苦。」 

 

無論新舊譯本,我從未讀過 Jon Krakauer 的成名作《阿拉斯加之死》或入圍普立茲奬的《聖母峰之死》,初次注意到這位作者,主因他正是揭露暢銷書《三杯茶》從立意良善以至於行差走偏的人。屈指一算,嘎眯曾被 Jon Krakauer 敲了三下頭,擱在架上尚未展讀的《三杯茶》走調,提醒我閱讀宜趁早的事實。《聖母峰之死》書中關於台灣隊的側寫及批判,再度敲了我的台灣心島嶼情。凌駕商業化爭議的命懸一繫、極致冒險的價值與意義、死生交關之際的倫理消亡,則是最重的一擊。

在標高八千八百多公尺的情境根本無法清晰思考,遑論抉擇取捨,自顧不暇及助人之蹇,倫理道德的辨證,讀時力透紙背,單憑想像已覺兩難。事件一發生,真相已遠,即使再客觀的報導,都難脫作者主觀論述。這樣的紀錄除了引發高度關切,自然也讓部分罹難者家屬憤慨,費雪姊妹說的「無論你做多少分析、批評、判斷或假設,都得不到你所尋求的平靜和心安。沒有答案。」恐怕已在作者及不少讀者心中烙下痕跡,我可以認同作者為了平息內在喧囂而不得不寫的初衷,然則書寫未必帶來療癒,所謂的事實,早已隨著當時的暴風雪隱退,僅能從報載中盡可能接近事實。

 

你或許仍要追問閱讀一部災難紀實的作品有何意義,恕我讀完全書後仍未抽離,姑且以相片表白,除了學生時代的筆記和少數全文試讀本,我喜歡保持書本完好,已有段時日未曾下重手,嘎眯有多麼蹂躪書冊,就有多少摘要、圈註、思索、省察,以及尚待平復的震撼。

IMAG6892

 

 

「登山就像人生,只是更激烈,更鮮明。」

 

閱讀此書,幾個翻頁便與數名頂尖好手訣別,承載數個人生的起落、希望與絕望。

書中提及瑞典獨攀者克羅普在「星期四下午兩點抵達南峰下面標高八七四八公處」,離峰頂的八八四八公尺僅百米之遙,儘管只要再爬六十分鐘就能攻頂,克羅普自我評估後毅然決定折返。我們忽爾覺察,走在人生道上,最大的敵人未必來自外界,而是內心那隻躊躇滿志的激情巨獸,與其一味地衝刺,向上攀爬至雲端,我們更需設立停損點及折返點,學習向自己喊卡,學習適時放棄較超越巔峰更值得挑戰。

以上乃針對永不放棄的勇者及膽妄者所提出的誠摯建議,諸如嘎眯等習慣放棄的懦者及膽小鬼無需對號入座。

 

 

書名:聖母峰之死 Into Thin Air

作者:強‧克拉庫爾 Jon Krakauer

譯者:宋碧雲,林曉欽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86

ISBN97898661797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