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一直以為我沒有太多歷史包袱,直到最近才發現,原來我的歷史包袱還不小。

嘎眯腦子粗淺,裝不進多少歷史大事,加上學生時代總是很矛盾,受不了諸多娛樂誘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課業,但也無法忍受成績難看打臉,即使混到最後一刻仍然瀟灑不起,不忘在考前臨時抱佛腳,抱佛祖大腿有沒有用?有用。考前高壓式飆速溫書至少可以混出中等名堂,缺點是知識存放在淺層記憶體,考完不久便悉數格式化,加倍奉還。長此以往,斷無精熟之理,連半瓶水響叮噹的資格都沒有,既然我充其量只記得教科書二三事,應該不至於被歷史洗腦。

 

歷史鬼才魏得勝的作品《都是孔子惹的禍?》,原書名《歷史的點線面》在暢銷後遭封殺禁售,所幸在台上市一刀未剪,可是,就算外行人也當知這種說法不無行銷噱頭,只要想到禁書名目多如牛毛,原因可大可小,剛開始我並不期待它能有多麼犀利,然而,展讀之初已有這麼一段話深得我心:「從我的史觀來說,我當然建議現代讀者,知道一點中國的歷史框架就可以了,尤其沒有必要被無聊的浩如煙海的歷史給淹沒掉。不客氣地說,中華一族之所以有那麼重的歷史包袱,完全是自找的。余以為,說中華民族在地理上古老尚可,言及精神世界,還新新人類的很哩。」

 

展讀未久,讀者嘎眯也有附議,也有驚異,接著,一連數篇令我莞爾。

例如:美女亡國早已成陳詞濫調… …從對稱學的角度看,一壞必有一好,那麼美女亡國,猛男該興邦了。

又如:我們常說的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實際不過二十家。… …那史書為什麼要強調百家呢?喻繁意榮而已。而毛澤東時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中的那個「百」,更像是一個誇張過度的詞。那個時代,別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能容忍一點點不同聲音就燒高香了。  

直到「孔丘。出道。顯其暴」,即使我對孔子沒有愛,畢竟聽太多年的至聖先師,乍看「他到職第七天,便拿少正卯開刀… …」,仍免不了情感矛盾。至於專制皇權又如何?我以為自己早已熟習,不會再膽寒,但是,我又當如何熟習畜牲道的屠殺,暴虐荒淫的斑斑血史,於我雖非新聞,仍覺反胃不適,最為悵慨的是「社會進入現代,並不等於暴徒及其手段就自動現代和文明了。」

 

遙想幼時嘎眯,我不甘不願死背論語,心甘情願吟誦詩仙作品,因此在啃讀《都是孔子惹的禍?》時,個人最大的牴觸與孔子全然無關,而是在關乎李白的區區數頁間最為糾結。(笑)倘若我讀過的點點滴滴真能不留痕跡,或許可以少點衝擊;假使我對古聖先哲(?)沒有一絲悠然神往,理當可以眉也不挑地淡然視之,那麼一來,管他竹林七賢鹹不鹹,管他李白是黑是白干我啥事,又何必太傷感情。 > <

 

偶爾隨友人追歷史大劇,沉迷有之,愉悅有之,但我不會受螢幕上的影像制約,我知道雍正長相很一般,我明白漢武帝沒那般英明神武,我稍懂得陽儒陰法怎麼玩,也曉得成王敗寇,下個朝代所編撰的前朝「正史」沒有鬼才怪。拉拉雜雜地只想表示我再腦弱昏庸,也不至於照單全收。

 

即使不聰明,只要稍看過聽過異議異論,就不可能對千年以降甚或現世的造神運動過於認真以待,又哪會不瞭解專制腐肉是怎麼爛怎麼臭。然而,閱讀《都是孔子惹的禍?》,除了為我某些陳年懷疑解惑,打通邏輯關卡,同時反覆質疑與自我詰問,不乏震撼、省思與牴觸,可見我以為不熟的歷史和主流思潮仍具備一定影響力,以為自己免疫,其實不無感染。

 

讀這本《都是孔子惹的禍?》,不僅感受情緒三溫暖,且是思辨的重新整理,腦內革命再起。你可以借古況今,你可以見微知著,你可能質疑作者部分觀點,但你會同意人類的確是種重蹈覆轍的頑愚生物,歷史真的走入歷史了嗎?教訓轉瞬即忘,歷史一再重演,說好的進化在哪裡?

 

嘎眯的心得常是亂無章法,厚顏版主又絲毫不具悔意,考慮到冗文失却焦點,茲以序文中令我點頭稱是的段落作結:「讀者可以不同意一本書裡的觀點,但如果這本讓你產生了許多以前從沒思考過的東西,那麼事實上,這本書對你而言已經是開卷有益了。我堅信自己的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

 

 

書名:都是孔子惹的禍? 

作者:魏得勝 (非關導演魏德聖)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2016510

ISBN97898657167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