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1840_10153605236303317_7297958236018975419_n   

 

「電影可以在兩個小時內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世界和平還是重新出發, 

都可以解決,真羨慕,我也希望在兩個小時內學會鋼琴。」 

 

選修井川老師的課不難,只要準時交報告,翹課無所謂,往年只有開學第一天全員到齊,接下來每堂課的學生人數不斷遞減直到期末,年年如此很正常,今年卻超級反常。理應鳥獸散的學生竟逐堂增加,井川老師照樣講他過去擔任觀察員的幾起代表性案例,只不過偶爾走神,說起非關案例的往事。 

 

遙想三十年前,22歲的井川收攏電影夢,通過考試成為公務員,由外號「牛皮」的岩崎帶領他四處探訪被害人與加害人,相關人說得再多,牛皮的報告永遠只有寥寥數行。這些案件讓井川心緒激越無法自抑,真想發揮觀察員的極限功能,牛皮怎麼可以雲淡風輕置身事外,好似不時飄離地球表面? 

 

所謂「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是指在加害者緩刑期間, 

被害者或遺族可以提出申請了解加害者的生活和反省狀況, 

在兩年期滿後,由被害者或遺族決定是否將加害者送進監獄。 

換句話說,加害者的命運,將由被害者或遺族來作最後的審判。  

 

少棒隊員小玄意外身亡,教練被判業務過失殺人,即使深切自責,小玄母親卻無法原諒教練,兇手懺悔哭泣能喚回兒子嗎?她恨不能讓教練嚐到同樣的痛苦! 

 

奧村撞死諸角,關於駕駛之過失致死傷害罪他難辭其咎,奧村是無可挑剔好公民,死者諸角無惡不做堪稱人渣一枚,當壞蛋成為被害人,好人變成加害人,餘生隨之下地獄,誰來衡量手中的天秤? 

 

每個人都勸宮田看在肇事者有兩個小孩的份上與對方和解,載著兩個小孩邊騎車邊發手機簡訊算哪門子母愛?有小孩不等於豁免權,他死去的老婆又何辜之有!申請觀察制度期間他好振作,兩年過後,他陷入更深層的寂寞與難過。 

 

 

面對他人的痛苦,安慰就是了?閉上嘴行不行? 

對人拍拍肩說我懂,究竟懂啥鬼會不會太傲慢? 

公平與正義不只是口號,說上千遍,其義自現? 

 

立場不同,公平的認定,人道的尺度,可否自異中求同?有些故事引發思考卻小悶,非得中場休息免得神智不清,《手中的天秤》頁數不多卻舉重若輕,一天內完食不成問題,刺激讀者思辨的同時,不忘照拂多種情緒感受,說它營養均衡不失美味也對。(笑) 

 

牛皮:你看太多電影了… …

如果電影旳主角是觀察員,只要和遺族見面幾分鐘,就可以抓住遺族的心,

說幾句帥氣的話,遺族得到療癒,皆大歡喜,結局圓滿,

但這只是在演電影,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

 

關於情理法、罪與罰、悲觀和樂觀、救贖的可能、公平正義的界定、療癒之不可期… …盡在其中,沒有完美司法,沒有絕對公允,我隨主角不斷偏擺,反覆修正,薄薄的一本小說,讀來流暢,情節醒腦,也有歡樂,也有鼻酸,思慮不絕,是兼具娛樂與省思之作。 

 

井川與牛皮的組合,大叔和菜鳥的對比,一如 MIB星際戰警般速配搶眼,牛皮嗜書,井川愛電影,兼愛電影和閱讀的我們或許都曾經熱血慷慨激昂,又或許將來可望像牛皮般沉潛而淡然。讀者在悲觀和樂觀間徘徊,除了思索法律情理的模糊難辨,更冷靜溫習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就像井川的學生們愈讀愈喜歡牛皮,有些人有些事,你確實不能太用力。

 

「每個人都不一樣。」很重要,所以不只乘以三遍。  

 

 

書名:手中的天秤 

作者:桂望實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6月13日 

ISBN 9789573332381  

 


  

【以上正文,以下嘎式碎念,不喜慎入】 

三十年前有智慧型手機?(驚)

日本真有所謂「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查不到,因此高度存疑) 

 

30年的台灣約莫是  B.B. call 時代? 

Ps. 賈伯斯在 2007 年 Macword 大會正式介紹第一代 iPhone

 

感謝皇冠張小姐迅速回覆,茲以綠色字體補充於文末!

 

假設授課場景發生於未來,為後世讀者增添現世參與感,主角30年前就有智慧型手機或許說得通。然而,故事一開始,老師被學生問到牛仔褲時回覆為D’Artisan 紀念二十週年推出」,不知是否指創立於 1979年的 STUDIO D’ARTISAN 牛仔褲?若是的話,二十週年紀念係於 1999 推出?自 1999往前推 30 年找手機更不可能,將好牛仔褲保養得宜留到 201X年不成問題。如此一來,感覺上不像是將來的事,我又因已存在之品牌牛仔褲年份推翻「講課場景發生於未來」。

 

我稍微搜尋「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只找到書籍資料和網友心得,改查「遺族緩刑觀察、緩刑觀察、被害人參與… …」等字眼,找出數篇關於日本被害者參與訟訴 (平成19年亦即2007年通過)、緩刑發展沿革等長篇大論看得我昏沉欲睡,卻未掌握確切資訊,可惜我不懂日文,對法律外行,也懶得再找資料,井川舅舅提到一句話我再同意不過:

年輕人總是想要立刻看到結果,或是知道結果。不光是日本,無論在哪個國家,年輕人都有這種傾向,

可能是因為已經習慣網路搜尋。遇到不了解的問題,就上網搜尋,看到網路上有類似的資料,就當作是答案。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深入思考好幾年之後,才能夠找到答案。

我不相信那些轉眼之間就可以得到的答案。」

我不是年輕人,亦非細心或講究的讀者,可以等正書出版看專訪中的進一步說明。

瑕不掩瑜,無損故事精采,只是卡著疑問難熬,需索解答的救贖。 

 

 

↓幸得皇冠張小姐回覆,於是,我可以安心去工作,晚餐必能吃飽飽。   

 

一、「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是哪一年通過的法案? 

  或是尚未通過,僅有修法可能,或許引發爭議,作者設想法案通過後的諸多可能情境來創作?  

 

A:此法案是作者虛擬的喔!所以現今的社會完全沒有這類法案    
  至於為什麼作者會想寫要寫這個虛擬法案的故事?  
  待書出版後我們在專訪作者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二、故事的年代設定究竟是何時?井川講課是在接近 2016 的現在,或者未來? 

三、由授課往前推三十年如何會有「智慧型手機、推特、部落格、臉書」? (試 P.76) 

  更別說宮田太太被「載小孩持手機發簡訊女」撞死更早在 30 + 9年前。 

 

A:這兩題其實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被搞糊塗了,不過仔細推敲會發現 

  那些案件發生的年代是「現在」,所以井川講課的時候要再往後推三十年。 
  如果現在是以2016來看,井川講課的時間就是2046年!這樣一切的迷團就會解開了^^  

 

  但也因為這部作品主要在探討這個制度對被害人遺族及加害人之間的意義 
  所以時間對這部作品而言就不是那麼大的重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