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最近讀的幾本湊佳苗作品中,最想寫《往覆書簡》和《母性》,尤其剛看完《母性》的衝擊不小,逼我回視年少迄今的無數衝撞和無法言說的成長痛,只好噴個幾百字稍微宣洩一下。什麼是母性?十個男人都未必個個像樣,隨機找一百個地球人都不見得全數身體康健,誰能保證身為女人就一定具備母性?

 

「母性到底是什麼?

──女性保護、養育自己所生的孩子,身為母親本能的性質。

不為兒女準備三餐,甚至搶走兒女的錢去打小鋼珠的女人,也具備這種性質嗎?雖然大家都認為女人、雌性動物都具備母性,但果真如此嗎?

還是說這種性質與生俱來,卻會隨著環境進化或是退化嗎?

搞不好根本沒有所謂的母性,這是男人為了把女人綁在家庭而擅自創造出來,進而神聖化的虛假性質。

因此,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時,為了保持體面,努力培養自己的母性;不顧體面的人根本無視「母性」這種字眼的存在。

也許母性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性質,而是藉由學習後天形成的。但是,大部分人以為天生就具備這種性質,當一個母親被別人說缺乏母性時,就會陷入錯覺,以為自己的人格遭到了否定,而不是單純缺乏學習能力。」

 

許多人說起成年男子心中永遠住著一個小男孩好似正常得很,合理之至,卻漠視成年女子心中仍有個小女孩的可能。多數的母親,曾經是人家的女兒。以我自己來說,談不上多好的母親,但也不至於太落漆,不時會掉入幼稚鬼的結界,一時切換不到母親的頻道上。身邊的母親們,能顧好孩子溫飽是一回事,愛孩子則是另一碼子事。或許有些愛不是你的菜,或許以愛之名的傷害是常態,又或者某些愛的形態如此扭曲你很難說服自己那就是愛,世上固然有甜蜜的家庭,難念的經更是屢見不鮮,誰說不是怨憎會,愛別離。

 

有些戀人特愛問起「你為什麼愛我?」這種問題讓我腦殘不解,情感上的愛就是愛了,並非通過理性丈量才發射愛,也不是盡力奮鬥就能投入愛。《母性》中的母親,她不曾於外在條件虧待小孩,還會「盡己所能地疼愛女兒,悉心照顧女兒長大──」她畢生努力的出發點,無論對女兒、侍奉婆婆,多半為了獲得她最愛的母親的認同,無論母親在世與否,她的起心動念,常以如此這般作法才能讓母親感到欣慰為前提。一場意外之後,她被迫犧牲母親,守護女兒,想盡己所能地疼愛女兒,情感上卻極其抵觸。

「女人只有兩種,母親和女兒。

為了母親的心願,我盡心盡力地愛著自己的女兒,

但是我好嫉妒,為什麼我的女兒還有媽媽,

我卻失去了最愛的母親……」

 

意外之後,「美麗的家」崩毀,一家三口遷回婆家,曾經是千金嬌嬌女的這位媽媽徹底斷絕身為人女的小太陽姿態,她逆來順受,忍痛吞淚,承受種種不平等,她相信如此一來,母親若在天上有知也會讚賞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母親的認可和讚美好重要,因此她要作對的事,離婚或反抗都不在對的選項內,女人的一生,就這麼埋葬在田所家。

 

巴特,女兒同樣渴慕她的愛與認同,她卻視而不見,或者該說她眼中的女兒太暗沉,不夠明朗,矮油,我怎麼會生出這麼陰陽怪氣的女兒,我們家溫暖和熙的基因,都被他們田所家稀釋了~好笑的是她甚至對婆婆或小姑的小孩都比對自己的女兒上心。

 

「雖然天亮之後,面對現實將是那樣的痛苦,

但發現天不會亮,又是另一種悲傷。」

 

性格剛烈的女兒亟欲保護母親(偽母親真女兒魂但她在婆家還真是奴隸一枚),她氣祖母和姑姑剝削母親,她氣父親從不試圖幫助母親。女兒挺身而出看在母親眼裡只是幫倒忙,女兒的尖銳抗爭對母親來說太超過。母親甘於被虐,女兒的保護之姿益形悽愴。當父親從不負責任、悶不吭聲,進而淪為渣男,她驀地發現多年前意外發生是夜,外婆死亡的真相。缺乏愛的澆灌,甚至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些私密幽微的心緒,僅能留給歲月去偽裝成遺忘枯槁,敬所有憤怒、必得早熟、捍衛母親而流於枉作小人的兒女們,投射在書中女兒身上的讀者,當心淚目。

 

「女人並不是生了孩子後,就能夠自動成為母親。母性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天生具備的,即使沒有母性,也照樣可以生小孩,應該有不少人是在生下孩子後,母性才開始萌芽。相反的,有些人雖然具有母性,卻強烈希望只當別人的女兒,想要受到保護,在無意識中排除了自己的母性。」

 

《母性》透過〈母親的手記〉、〈女兒的回憶〉來回拼湊老中青三代的女性圖像,再藉由一名中學老師以〈關於母性〉為章節論說何謂母性,亦即在母親和女兒的立場之外,加入中立客觀的超然視角。間或穿插里爾克的詩句,一頁頁添柴,直至烈火燎原。讀者看到中段會開始猜到談論〈關於母性〉的老師的真實身分,關照人性光影的同時,不忘埋伏一點推理樂趣。其中〈女兒的回憶〉最容易牽扯我的傷感神經,讀到書末,鼻酸和心痛輪番造次,不單為了書中的女兒,也有三分是為了其餘人等。

 

畢竟,我若壓抑心中反感和厭惡,稍微代入書中的母親、父親等人的立場,這些人都有各自的難處和創傷,落實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諷刺的是,如果一開始不是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這位自詡陽光的小姐怎麼可能嫁給讓她備感陰鬱的田所先生,但她從不怪母親,如果她對待周遭其他人的「偉大」能分出百分之十或起碼百分之五給女兒就好了。讀後感觸過盛,寫來反倒澎湃蕪亂,沒辦法好好地說書,隨手瞎扯一二罷了,就此打住。

 

「到頭來,所謂的愛只是自私和自私之間的碰撞。」

  

 

書名:母性 

作者: 湊佳苗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4/03/03 

ISBN9789573330622

 

 


 

【書介】 

湊佳苗:能夠寫出這本書,
就算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


  日本Amazon書店讀者★★★★飆淚好評!
  【敦南新生活部落客】ZEN大、【推理評論家】喬齊安感動推薦!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慶祝皇冠60週年,買書即可參加集點贈獎和60萬元大抽獎!活動詳情請參見本書後扉

  女人只有兩種,母親和女兒。
  為了母親的心願,我盡心盡力地愛著自己的女兒,
  但是我好嫉妒,為什麼我的女兒還有媽媽,
  我卻失去了最愛的母親……

  她們原本幸福和樂地住在位於半山腰上美麗的家,「媽媽」和丈夫相敬如賓,「女兒」聰慧懂事,而「媽媽」最愛的「母親」也經常來探訪。但是一個可怕的颱風夜裡,土石流侵襲了房子,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被壓在衣櫃底下,「媽媽」只能選擇救其中一人。她本來想救自己的「母親」,最後卻聽從「母親」的命令救了「女兒」,但也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一夕之間,「美麗的家」沒了,一家三口搬回婆家居住,卻遭到婆婆和小姑的苛刻對待。從小就乖巧有禮的「媽媽」對於長輩的無理逆來順受,性格剛烈的「女兒」想要挺身而出保護「媽媽」,卻反而遭到怪罪。就在母女之間錯置的情感中,表面平靜的日子暗暗悶燒著,直到那一夜的真相終於點燃成一把不可收拾的大火……

  湊佳苗認為自己身為作家,最想寫的故事一個是《贖罪》,另一個就是《母性》了,甚至覺得能夠寫出《母性》這本書,就算以後不再寫作也沒關係。一般人總認為女人只要生了小孩,自然而然就會有「母性」,但真的是這樣嗎?湊佳苗以銳利的文字,將「母」和「女」兩種女人,在黑暗中追尋愛和溫暖的心理描寫得絲絲入扣,也帶領我們重新反思,「母親」,究竟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