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山青海靚,引人徘徊,
我認為一方面得歸功於人口密度不高,
試想,在人口不豐的年代,台灣西部肯定也有清新絕俗的風貌,
只要天開地闊,人不那麼多,哪裡不是天堂!
每年的八、九月金針花季,六十石山遊人如織,
其實活動熱季和淡季各有千秋,
我老在非花季出沒,免得塞車塞人塞心情。
由於脾氣不好,光是車況不佳,足令我EQ暴走,
約束自己避開花季,算是功在修身養性免得波及無辜。
2017年7月下旬,再度選擇淡季來此,悠哉盤旋上山,
首先照例來到海拔較低的黃花亭,獨佔停車場。
六十石山的金針田廣達300公頃,
同赤柯山齊名,為花蓮縣內兩大金針產區。
六十石山有兩種念法,你習慣怎麼念?
有些人念六十石(ㄉㄢˋ)山,據說在日據時期,
尋常水田每甲收成約4、50石,這一帶卻可生產60石穀子。
另則說法則是這片山區在日據時代原為繁茂的樟樹林,
為煉製樟腦,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山坡上散佈60塊巨大的石頭,
若採此說則念為六十石(ㄕˊ)山,第三種說法留待大家天馬行空。
七月難道沒有金針花?即使有也僅留小花兩三朵,
金針花期長達數月,橫跨整個夏天,直指秋天,
但是在活動開跑之前,農民不需要配合觀光「留花」,
非活動期間,農民當然需要拚經濟,盡力採收才是真格的。
大家之所以能在花季欣賞美麗壯觀的金針花海,真要感恩農民配合留花,
切莫任意踐踏採摘,切記珍護花田,友善環境,帶走垃圾。
我們在黃花亭野餐,接著到小瑞士平台,最後才上忘憂亭消耗熱量。
軒軒連吃兩支金針冰棒,大呼過癮。
萱草夾道少人車,司機嘎眯同樣過癮,
車速由我,停車由我,不塞車就是好。
最後,非得找上步道不可,
莫教源源不絕的卡路里太囂張。
到了忘憂亭的高度,早讓人忘卻人生谷底曾有過的低下為難,
但見無邊景致迤邐,稍早停留過的觀景平台,變成眼下的小火柴盒。
左擁平疇綠野,右攬秀姑巒溪溪床,
山高水長,天光晴好,盡收眼底。
恍若可以捕風捉雲,指點江山,
想像上帝視角如何博奕人間。
高處不勝豔陽,越來越曬,哪怕再看不夠山川壯麗,
我還是認命地從另一條路慢慢開下山,接上玉長公路。
玉長公路(台30線)並不長,
顧名思義是連接花蓮玉里到台東長濱的公路,
個人認為它是花東縱谷和太平洋的紅娘,包山包海包生子包溫泉。
走玉長公路穿越海岸山脈,就像馳騁於台26或台2線等道路,
可同時欣賞山海景觀,饗自己一段即興的公路電影。
直至海天一色,歡暢啤酒海,
你愛曬不曬,我都在那裡。
▼ 同趟行程
感謝好友分享喔
又有股想要衝墾丁的念頭了...XD
又快到金針花開的時候了
話說~還是沒花比較清幽好走
發現不是花季去有另一種享受耶!!
沒人沒人沒人~~好舒服啊!!!
視野好寬廣好乾淨哦~~
全都綠油油的看完視力會不會進步100度??
那我多去幾次眼鏡都可以不用戴了吧???
(真是愛說笑......)
六十石山還是很美很清新
早些年(遠遠目)我在台東工作時
會在夏季上金針山賞花,還有一山以野百合聞名,當時可說遊人稀
想念起旅遊非全民運動的時代,台東山水任遨遊啊-----
上帝博奕人間,不知誰與之對局啊 XD
那一片綠毯似的山坡
就是之後的金針花區嗎
而且若不是自己開車的話,去台東恐怕不方便了些,
雖然我的心一直很嚮往著那裏的部落,很想一探究竟...
環境清靜優雅
令人心曠神怡
有些像我那年因為服預官役
來到花蓮的第一印象
原始純淨的視野
真好啊
視野很棒,還起了個大早,爬到最頂上去,
意外的是睡了一晚後,
我女兒纏身多年的蕁麻疹竟然沒有發作,
巧的是,我們那晚住的民宿叫"忘憂園"啊
記得我們家第一次來到六十石山,
也是無花季節的一片片油綠,
當時便折服於這樣起伏的美麗山景~
其實沒花的六十石山一樣很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