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wbiT5U  

 

都說「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或許換個年紀,也會換顆腦袋。

年少時我們不懂大人的心思,成年後的我們也逐漸淡忘青春的衝撞。

 

13歲的校園像是「農場」,學生是裡頭圈養的牲畜,只差不用擠奶。

家裡是個修羅場,對於父母這種難解的生物,史黛芬麗漸漸學會不期待。

她喜歡酸黃瓜搭巧克力,爸媽覺得怪,爸媽穿著不倫不類的倒是不以為怪。

少女的腦內革命,迷惘困惑和煩躁,大人就是不懂,唯一聽得懂人話的是貓咪「葛芬科」。只可惜,善解人意的貓咪也沒辦法告訴她月經幾時來,或許,大概,可能… …全「農場」只剩她沒來過月經?!

無意中得知鮑布羅的秘密,史黛芬麗認識了「那個人」,終於找到生命中難得的明白人,彼此理解,談得上話。可是,有些事,即使是「那個人」也無能為力,比如,離家出走。

 

十三歲的日常,不好不壞,偶爾有些小小的悲哀,自己的爹娘也看不出來,史黛芬麗以為世界法則會這麼一成不變,恆星級的事件畢竟是少數。直到那一天,她見證了不公不義,大人卻可以粉飾太平,假裝沒事,別過頭去,而就在這麼糟糕的日子裡,媽媽還要補上一刀。原來,口口聲聲要人規蹈矩正直明理懂事的大人,可以那麼的那麼的那麼的不懂事。

 

法國作家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1983年出版的《酸黃瓜巧克力》,透過少女史黛芬麗的生活雜記,勾勒青春期少女的成長痛及心靈圖像,和親子間那道猶如非洲大裂谷般的無形代溝。甫一出版,便在法國書市颳起青少女追捧的旋風,同時作為父母叩問子女心聲的敲門磚。

 

青春已老,已成年的你我讀《酸黃瓜巧克力》自然不同,少年時期看得很重的點點滴滴,早在生命中無數的無常洗禮下,變得無關緊要,甚至麻木不仁,處處表露出成年滄桑和歷經世事的傲慢。父母偉岸形象的崩塌幻滅,往往是孩子成長的開始。當女兒為了生理痛心情不美,我們可能為了身邊親友的生死劫難心情灰。當孩子因為課間某事感到不公平,我們或有其他煩擾事,非但無法當個好聽眾,還妄想打太極,甚或暗示孩子明哲保身了。儘管代溝日深,我們仍有可能偷閒懶怠,避孩子的切身在意,在他們的徬惶困惑上,加薪添柴,引爆躁火。當真忘了曾經的自己如何走過少年十五二十時了嗎?

 

稍一回想少年時光,有些秘密說不出口,有些窘迫焦慮迷惘更是讓人無Fxxk可說,哪怕跟死黨再好都想閉嘴,關於家事,關於心事,關於莫名想哭的二三事,我們諱莫如深。在朋友身上找不到同溫層,卻能沉溺文字,與書籍抱團取暖。

 

《酸黃瓜巧克力》以少女瑣細出發,我覺得相當取巧,在部分可以大肆發揮的議题上,例如某同學的退學事件,或某家長的脫稿演出,都有潑墨空間,然而,在輕薄短小的《酸黃瓜巧克力》裡卻是舉重若輕,甚至可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以我個人的爆脾氣來說,若代入13歲時的我,怕是不會那麼輕易的放過某家長。

 

換個角度想,這何嘗不是作者適度留白,恍若輕聲提醒,你不一定要那麼衝,不必任憑成長激素肆虐,不需要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些事,有些人,可以保留溫柔餘裕。然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會過去,當時看似難以逾越的艱難大山,待你漸行漸遠,回過頭看,終將變成視野裡的平原一粟,甚至看不見。

 

 

 

書名:酸黃瓜巧克力 Des cornichons au chocolat

作者: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 1936~

譯者:黃琪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0/06/24

ISBN97895732881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