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灣卡片教堂外觀簡樸,頗富童趣,
座落於臺東縣成功鎮北端,路邊停車走一小段即抵,
是東海岸沿線的特色教堂之一,
不建議專程跑去,路過時順道下車鬆鬆腿即可。
由於僅開放外部參觀, 內部不對外開放,
我們是仰賴在地導覽員帶領才得以入內。
加上,它真的是個超迷你小教堂,
除非你很有愛的、蝸速的呆在原地慢拍細賞,
若像我們稍事參觀,只需預留十來分鐘。
盛夏來此請注意防曬,
聰明的小女生都知道遮陽,
固執的男孩就是不懂,裝硬氣。
另外,這裡在2013年就有土地產權糾紛,
之後看格友 Bell 屢之造訪皆順利,以為早已解決,
最近似乎再度因老問題於教堂前放置柵欄,
還是拍得到教堂,只不過有可能順便拍到木柵欄格檔。 :P
哥德式尖端和白色外觀在第一時間搶眼球,
近看並無歐洲一些知名教堂藉能工巧匠所打造的精巧雅緻,
反倒多了幾分粗獷、率性、大剌剌的樸拙趣致,
恰恰融入東岸的爽利藍天和燦爛陽光。
為什麼叫它卡片教堂呢?
一般說法有兩個原因,
一說是建造前討論時,
設計者賴明德先生拿出小時候蒐集的卡片,
參照卡片上的樣式作為外觀打造而成,因此得名。
就這麼建造出東岸的一抹亮麗白,
既成為台灣的建築百景之一,
也在民國92年由臺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另個說法是經費不足,
建造之初卯足勁在門面,
礙於捉襟見肘,難以兼顧大後方,
這點只要從側面看過去就知道,
這立面之苗條纖細,
可不像是卡片般單薄嗎?!
我想起新竹尖石鄉的錦屏教會,
錦屏教會之存有,前後花了十一年,幾經坎坷,
興建一度中斷,又多虧了其他部落的牧師發起奉工,
才慢慢的走出無水電窗燈的困境,終至完工,
當地教徒很樂天的認為這嚴格說來是神蹟。
宜灣教會從無到有,最初只是家庭聚會場所,
民國42年好不容易有了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卻抵不過民國63年的颱風威能摧殘,
教堂本體受損怎辦?從長計議唄!
這才著手興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卡片教堂,
有心且眾心齊力的話,便有機會慢慢地走出一波三折,
關關難過關關過,日後回首大可視為教會的成長軌跡。
咦,非教徒、大外人的路人甲又多嘴了。(汗汗汗汗
【宜灣卡片教堂】
電話:089-871146
官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宜灣教會
*僅供外部參觀,無對外開放
【延伸景點】
尖石輕旅:北角吊橋>青蛙岩>秀巒軍艦岩>宇老觀景>天然谷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