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義大利人和華人的共通點不少,比方都有傲人的美食文化,同樣重視親族家庭的緊密聯結等等。我們這一代人在傳統與現代間擺盪,或許更趨自我、少點顧忌和壓抑,然而,上一代難逃家族框架和負荷者比比皆是。試著將時間推回六十年前,想像二次大戰後的民生水平,那個你我曾從長輩口述中聽到的窮困年代,街坊鄰里雞犬相聞,一家炊煙萬家香,電視機是奢侈品,大男人打打老婆小孩天經地義不會有人幫妳撥打家暴專線,三餐溫飽都成了問題哪管什麼國民義務教育,若試圖和成長環境及約定俗成的綱常抗衡,真不知得花費多少心力。
女人的友誼,是情感,是矛盾,是依賴,是相互較勁… …,也透過彼此照見另一種人生或然。
艾琳娜和莉拉出生在WW2後貧脊的那不勒斯街坊,兩個人在六歲那年認識,莉拉聰明漂亮,艾琳娜不那麼搶眼卻總是想辦法迎頭趕上,可惜莉拉再耀眼都無法繼續升學,她很快被婚姻的枷鎖套牢,新婚當天就見識到丈夫說一套作一套,個性決絕的莉拉不願瓦全,如果截至目前的抉擇是錯,就讓她以更驚世駭俗的錯誤去抵銷前一個錯誤,玉石俱焚又怎樣?!
艾琳娜繼續升學,繼續愛那個令讀者嘎眯反感的尼諾,她勤勉苦讀力爭上游,戰戰兢兢地走出鄉里街坊,融入她所嚮往的階層,第一次離鄉背井,第一次感到自己可能超越莉拉,想要出人頭地的念頭時時鞭策艾琳娜,有時候自覺辦到了,莉拉婚後交給她保管的筆記本卻將她的自信心打回原形,她受不了莉拉的霸氣影響力,一股腦地將筆記本扔進河裡,她要著手寫下以自己觀點出發的故事,卻發現莉拉的才華早已滲透自已的墨水心。想起莉拉這個朋友,有時愛,有時簡直可恨。
說起那不勒斯故事,我真想任性寫句「自己去看就是了」! 《新身分新命運》是【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的第二部,故事跌宕,害我跟著情緒激盪,剛讀完書的騷動狂熱,不適合駕馭我心目中(?)想要的冷靜自持心得,因此刻意冷一冷,拖越久越不知從何說起。早先只顧著上網搜找關於第三、四部的蛛絲馬跡,沒錯,就像找劇透式的犯規,想知道主角下個人生階段會如何,想知道在環境制錮和命運洪流沖刷下,個人的奮鬥掙扎將指向何方,可惜在沒能完整拜讀四部曲之前,這麼犯規好似飲鴆止渴。呃,我受故事衝擊又不太甘願受擺佈,我懂艾琳娜受莉拉影響又不甘役於其影響力的糾結。(拍拍)
透過那不勒斯故事所展現的時空背景令我著迷,我最感悸動的是主角的恐懼和伴隨而來的激勵。例如,艾琳娜曾想起莉拉那混合著痛苦、恐懼與厭惡的表情,為何恐懼?擔心有一天,我們會變成自己最不想要的樣子。「她們被丈夫、父親和兄弟壓榨殆盡,到最後更因為勞力付出或年歲或疾病而變得極為相像。這個變身的過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因為家務?因為懷孕?因為挨揍?」莉拉常讓我想起某位知名不具的長輩,同樣出生於二戰後的困頓之家,國小畢業領縣長獎是第一名,卻因為家裡重男輕女無法讀國中,時光茌苒,五十年前的出類拔萃是故里一枝花,五十年後的存在感呢?
時間捎來皺紋、華髮、病弱苦痛不為過,可怕的是消融個人的獨特性,讓光燦奪目變得平庸,君不見許許多多的小時了了,最終化為一場徒勞,僅有少數人走過歲月更其練達通透。走鍵至此,我開始擔心小說終部曲若是場全面崩壞,我還不如就此打住或直接看改編後的HBO影集。(抖)
再比方艾琳娜提及:「我從抵達比薩的第一天開始就很害怕。我很畏懼那些有教養,沒有『差不多』,自信輕鬆的人。」那種從底層環境爬上來的惶惑不安,沒有開朗少女成功記,多的是自卑和自尊交集,格外令我心折。加油吧,艾琳娜,既然妳已發現自己一度過於迎合尼諾的喜好,忽略自己真心喜愛,就讓我們好好地將尼諾踹飛,自信地殺出不確信的重圍,要不然,我真懷疑兩位主角的聰慧都侷限在某些層面施展不開,好似遇到感情線就啪地斷了理智線。
艾琳娜是書中主角,也是作者筆名,據說《那不勒斯故事》自傳性色彩濃厚,但這位作者相當低調,保密到家,不接受媒體採訪,她的真實人生早已引發廣大讀者好奇,也有死忠粉絲認為不識盧山真面目更好,我個人是覺得作者只需確認版稅持續入帳就好。不論故事有多少虛構與寫實,這部分量吃重、橫跨一甲子、涉及十個家族的鉅著很可怕,很容易讓我聯想周遭的某甲或某乙。說到底,我之所以介意故事走向,究竟是關心主角,還是從中窺見太多前輩身影、舊時光縮影?或者以上皆是。
閱讀《那不勒斯故事》,隨時代巨輪的轉動變遷,捲入集體的凝結力與破壞力,親炙個體的一切嘗試與無數可能,美麗中包含著不忍卒睹的醜陋,愛人也愛自己,傷人亦自傷。那些最聰明的女孩子們,即使全力拚搏,還是無法自人生取得豁免權,她們屢仆屢起,拒絕棄甲,有時瘋狂,有時可惱,有時可愛,驕傲又脆弱。
書名:那不勒斯故事2 新身分新命運 Storia del nuovo cognome
作者:艾琳娜.斐蘭德 Elena Ferrante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4月28日
ISBN:97898621379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