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自己是慕容復,姑蘇慕容的招牌作為靠山,才貌出眾,武藝絕倫,凡走過必有美女放電,世家子弟、朋黨成群,加上確實是個高手,就算不夠光明磊落,殺人也可以就地合法?如何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傢伙,提昇到致良知的境界?當家法、國法都不管用的時候,或許只能靠咒語。呃,我又扯遠了,《流浪者系列1:傷痕者》的主角,並不像偽君子慕容復。

10177255_10152073467813317_8243290014432321725_n

 

「傷痕者」——躲在勇氣的假象後面卻是懦弱的化身!

 

伊葛成長於崇勇尚武的克斐隆城,不講究什麼君子不君子,他是護城軍團中的第一把交椅,劍術卓越,膽氣超群,惡劣整人玩很大,再怎麼不入流的勾搭有夫之婦,都可以美其名為瀟灑風流,家世好、相貌俊、無敵手,一人獨大,集體感覺良好,師出有名的殺個人有什麼不可以?

一名文弱學子偕同絕世美女未婚妻進城來,伊葛見獵心喜,只因他覬覦別人家的未婚妻,便設下圈套,揚著「正當決鬥」的旗幟,「錯手殺人」何罪之有。

異鄉人「流浪者」看在眼裡,以另一場正當決鬥為名,在自命不凡的伊葛臉上輕劃一記施咒。傷痕癒合不難,好勇鬥狠卻變得很難,伊葛再無驕傲跋扈,從生命的峰頂跌落谷底,活在恐懼與顫慄之中,騎馬怕摔死,走路怕跌死,過去一無所懼,如今無一不懼,他倉皇離開家鄉,遍尋不著自尊和勇氣,當他被徹底蹧蹋,只求一死了之,卻連尋短的勇氣都沒有。

因緣際會下,朵莉亞的父親羅偃好心收容伊葛,不念舊惡,讓他成為旁聽生,伊葛驚疑莫定,自己殺了羅偃院長的得意門生,捅了人家的未來女婿,有什麼資格在學院中濫竽充數?他曾以為流浪者的傷痕詛咒毫無道理,他自怨自憐自認無罪好無辜,直到他置身劍下亡魂的學術殿堂中,承受不了朵莉亞的控訴眼神鞭笞… …

 

以往他從未如此深刻敏銳地察覺這世界充斥的死亡,

而且有一條清楚的界線:

有的事情能重來,有的事卻無法轉圜。

無論造成多大的痛苦悲傷,都再也不可能改變。

 

被譽為「魔法版《罪與罰》」的《流浪者系列1:傷痕者》,沒有高來高去的魔法,只有低來低去的落水狗。強人就是不懂弱者的苦,好像非得跌得慘重,才明白同理心為何物。主角甫登場便從狂妄自負的雲端,摔成卑小慎微的爛泥,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嚇得屁滾尿流。

空有大法師虛名的羅偃卻沒有多少魔法實力,美麗的朵莉亞難掩性格上的決絕與衝撞,代替月亮懲罰你的流浪者總有些亦正亦邪似的,宗教統馭政軍的假庇護真獨裁,更甭提致命疾疫襲捲前後的浮世百態。自尊與自卑、罪與罰、慈悲喜捨、寬宥與贖罪,凡此種種,並非我個人偏好的元素,組合後卻是我的菜,以致於我開始擔心能否完整出版全系列中譯本,依作者簡介看來,「發表於 1997 年的奇幻小說「傷痕之旅」,是狄亞錢科夫婦「流浪者」(Wanderers)四部曲的第二部,與首部曲「守門人」(The Gate-Keeper)幾乎拿遍俄國所有的奇幻文學大獎,也奠定了他們「心理系」奇幻大師的地位。既然傷痕者是四部曲的第二部,不知為何在台上市的書名謂之為流浪者系列1。

曾經不知良心為何物的伊葛變了,雖仍擺脫不了怯懦,卻找回基本的良知,體解凡人的驚懼和傷痛,他逐漸令羅偃父女改觀,並在他們的協助下尋求破解詛咒之道。當羅偃父女遭難,依葛無法掙脫恐懼枷鎖,只能坐視朵莉亞被推上刑台?諷刺的是,若想掌握一生只有一次的解咒機會,想要重新做人的伊葛,得重新將良心扔回去給狗啃?

受害者的寬恕,成全不了加害者的救贖。

比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恐懼凌駕尊嚴,是更深層的恐懼。

在希望與絕望之間擺盪,人生的試煉,沒有截止日。

勇氣蕩然無存的軟腳蝦,上哪兒尋找力抗大鯨魚的可能?

《流浪者系列1:傷痕者》雖無奇想破表,卻充滿人性的灰階與微妙轉折,在夫妻檔作家既滄桑又典雅的筆觸下,意外譜成曲折動人的詠嘆調。

 

 

書名:流浪者系列1:傷痕者 Wanderers Series 1: The Scar

作者:賽爾基 & 瑪麗娜狄亞錢科(Sergey and Marina Dyachenko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9865880675

 

The-Scar_Sergey-and-Marina-Dyachenko

 

【作者介紹】

 賽爾基和瑪麗娜.狄亞錢科(Sergey and Marina Dyachenko 

 這對烏克蘭夫妻檔作家賽爾基和瑪麗娜.狄亞錢科文壇佳偶,其小說和短篇作品已獲得眾多文學獎座的肯定,並榮獲2005歐洲Eurocon最佳科幻小說作者大獎,目前兩人定居於基輔。發表於 1997 年的奇幻小說「傷痕之旅」,是狄亞錢科夫婦「流浪者」(Wanderers)四部曲的第二部,與首部曲「守門人」(The Gate-Keeper)幾乎拿遍俄國所有的奇幻文學大獎,也奠定了他們「心理系」奇幻大師的地位。本書由Elinor Huntington翻譯成英文,她在Barnard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俄國文學,目前居住在洛杉磯。

 

  

 

【嘎式碎唸,不喜慎入】 

上星期和家人談到某事件,突地想起流浪者系列中的人性幽微,這麼一部傑出作品,不和家人分享未免太自私。XD 

考慮到小朋友旁聽,特意將兒童不宜的部分刪去,原本只簡略講述傷痕者自我放逐的緣起,並不打算講完整本書,孰料竟一發不可收拾。 

嘎眯連續四天遭受小二生癡纏,硬生生將這部心理系奇幻作品改編成床邊故事,哀求聲不絕於耳:拜託,繼續講流浪者,再來呢?再來呢?~ 

就連我們外出賞荷花都難逃魔音穿腦,伊葛長、伊葛短地「葛葛纏」() Orz

 

有意思的是,當我在故事中穿插大哉問,諸如,行刑前讓犯人抽籤,究竟是仁慈抑或殘忍?何謂惡小惡大?罪咎輕重如何定義,又由誰來定義?贖罪的可能、不可逆轉、犯錯的代價等等,小朋友的反應相當直接,鮮少模糊地帶。而且,比起依葛對朵莉亞的孺慕,小朋友更在意伊葛的的爸爸白了頭,家鄉的媽媽病了,伊葛為什麼還不回家。(淚)

 

所以,拜託伊葛先生,夜深了,打個電話回家吧! XDD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 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