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東河,除了想到白馥馥的東河包子,該不會忘了東河橋下白胖胖的石灰岩石、泰源幽谷、登仙橋的猴子吧?(我就會)
日治時期便誕生的東河橋橫跨馬武窟溪,初建於1930年,當時在日本工程師設計下,是座可供汽車行駛的鐵索吊橋,除了連結東河部落和泰源盆地,也是通往新港的唯一道路。
後來因為颱風毀損,1953年改採混凝土興建,只有日治時代架設的中央橋塔得以保留,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舊東河橋。整體規劃為東河橋風景區,禁行車輛,僅供行人休憩遊賞,設停車場、洗手間,若不想開車,搭乘台灣好行也通。
置身東河橋風景區,不妨問問兩邊的橋墩為何系出同門又長得不一樣。由於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南岸卻較為鬆軟,河中央又有巨大的石灰岩體,在兩岸岩質不同的情況下,橋北半段設計成圓拱型,跨越石灰岩,南岸只能設計成支架型,雖然南北兩端長相不同,但他們真的是打虎捉賊親兄弟。
別說同宗親兄弟,下一代都誕生了,站在行人景觀橋上,往出海口方向一看,那座亮麗豔紅、閃閃逼人、車輛通行的便是新東河橋。
此間青山疊翠,碧水迤邐,輝映成趣,白石嶙峋活似海岸山脈的大鋼牙,又像是武林前輩怪老頭某某某設下巨石陣,置身東河橋風景區,在幽靜曠遠中,別具清新奇趣。
噯,我又想唱歌了:山清水明幽靜靜,河心飄來巨石群 ... ... 呀行呀行,呀進呀進(咦,這詞怎麼改的有點驚悚感)
要是登仙橋的猴子勤快點兒,領著猴弟猿兄一同跑到這邊來,給一點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意象,我就幫潑猴兒按千個讚。
其實我原本答應帶潑猴小人去登仙橋問候他的潑猴前輩,由於在三仙台玩太久,加上傍晚有事,只能在東河橋上稍事盤旋便離開,與猴子有約的事且記帳上,讓我繼續欠著,下回再聯絡。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小人算潑猴,生他的人又算什麼。(驚)
【隨機延伸】
資料參考: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36
留言列表